澳門失業情況堪慮  議員冀政府帶頭優先聘本地人精準使用外僱額

澳門失業情況堪慮  議員冀政府帶頭優先聘本地人精準使用外僱額
議員林宇滔指除博企和大企業外,政府服務承判商亦聘用大批外僱,認為政府應帶頭優先聘本地人。(Allin圖片)

澳門立法會今天(25日)舉行全體會議,多名議員就澳門本地就業問題,於議程前提出意見及建議。議員林宇滔促請政府要繼續主動削減大企業的外僱額,持續要求聘用大量外僱的博企和大企業,在外僱合約到期3個月前,強制要求以本地人薪酬水平,在勞工局監督下進行招聘,還職於民;議員崔世平呼籲政府,仔細檢視相關的人資政策,精準讓外僱補充澳門人「不想做、不能做」的空缺,促本地人及外僱之間達至健康發展。議員高天賜就表示,近期澳門自殺個案上升與失業及無法支付房貸和租金等經濟問題有關,加上澳門的博彩業、就業市場面臨着許多不確定性,認為政府有責任透過清晰、透明的政策向外公佈澳門未來的發展路向,以消除這些不確定性,減低打工仔及僱主的焦慮、精神壓力等問題。

據資料顯示,至今在澳門的外僱人數約逾16萬,林宇滔稱,除了博企和大企業外,政府服務承判商亦聘用了大批外僱。雖然在政府外判服務合同中,慣例都會有「優先聘用本地人」的條款,但因無明確比例要求,承判商大多以外僱薪酬競投項目及服務,令政府外判服務的外僱比例極高。此外,除清潔、保安等工作外,近年因應防疫需求增添如進口食品消毒、口岸衞生檢疫保安等臨時或兼職工作,只要政府在外判合同中明確要求聘用本地人的比例,甚至要求只聘用本地人,政府開支或會微增,但已能即時為本地人創造數以千計的職位,亦可即時減省大量職業配對及帶津培訓資源。因此,林宇滔促請各部門必須嚴格按特首要求,由政府先行落實「優先聘用本地居民」的施政承諾。

崔世平表示,冀政府鼓勵澳門人拓展「能做」的技能。對荷官、監場主任等,這些只允許本地人上崗的從業員,加大對他們的轉崗培訓強度,通過傾斜政策,鼓勵拓展更多的就業技能,避免因社會情況轉變而過時的「善意政策」變成他們轉換跑道的「制肘」,助力開展職涯新階段。崔世平並呼籲政府仔細檢視相關的人資政策並適量補充有需要的外僱,促進本地人資及外僱市場之間達至健康發展。讓「保澳門企業,促澳人就業」的宗旨得以承傳,更要避免企業服務質素因人手不足,待慢本地客戶和遊客,最終落得人財兩空。

高天賜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在澳門工作的外地僱員約有16.7萬人,當中從事非專業性工作的約有5.4萬人。單單是銀行和金融業,便有過千以上的非專業性外地僱員。而在批發及零售業,特別是在博企內售賣奢侈品的店舖中,有2.1萬名非專業性工作的外地僱員。因此高天賜質問為何被解僱的貴賓廳及衞星賭場的員工不能擔任這些工作。

最後,鄭安庭希望政府落實「保障本地人優先就業」方面,指目前仍有部分企業聘用不少外僱,而不少外僱職位的工作內容本地居民亦能勝任。因此,當局在掌握每一位失業居民的能力和企業所聘用外僱的職位訊息的前提下,應全面檢視現時企業的外僱職位,精準地實施外僱退場,將求職的澳門居民配對進入相關職位。

另當局可考慮提供半年「帶津上崗」的臨時性資助,鼓勵企業聘請本地居民,以幫助企業和居民在澳門經濟迎來全面復甦之前,能夠共渡時艱;而為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當局可在大灣區範圍內,吸引具備實力的企業,以粵澳合作方式落戶深合區,為應屆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實習機會和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