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S峰會探討娛樂旅業復甦 博企料明年第三季恢復內地團客

MGS峰會探討娛樂旅業復甦 博企料明年第三季恢復內地團客
MGS峰會就澳門娛樂與旅遊業復甦作專題討論。(MGS網上直播截圖)

「2021 MGS澳門休閒科技峰會」今天(17日)於線上舉行,當中就澳門娛樂與旅遊業復甦作專題討論,澳門六大博企的管理層談及如何在疫情的艱難環境下控制成本;又提到疫下改變經營策略及繼續投資新項目,以應對未來復甦及提高競爭力;各代表又分享響應政府「以大帶小」政策下,博企與中小企的合作,帶動本地企業發展。縱使博企都為迎接新客源早作準備,惟澳娛綜合首席營運總監(財務及發展)卓河祓預料,明年澳門恢復國際旅遊仍然較難,又指明年3月港澳或能通關,以及第三季或可恢復國內旅遊團赴澳。另外,參與討論的還有各大博彩設備商,他們普遍預料澳門經濟將在2023至2025年間,才能回復疫情水平。

出席討論的博企代表有美高梅中國總裁、首席戰略及財務官馮小峰、永利澳門及永利皇宮研究及策略規劃助理副總裁倪孟正、新濠博亞高級副總裁盧敬恆、銀河娛樂集團公共關係部高級副總裁林志成、澳娛綜合首席營運總監(財務及發展)卓河祓,以及金沙中國企業傳訊及社會事務副總裁沈頌年。

‧ 疫下控制成本

在疫情緩和,旅客量復甦仍沒十分顯著的情況下,博企控制成本是一個重要議題,尤其澳門有超過10萬名博企員工,但目前客量和賭收只有約疫情前的3成。美高梅代表馮小峰表示,人力成本的節省是重要一環,在顧及士氣的情況下,美高梅鼓勵員工參與自願休假計劃,以便有更多時間追求人生目標。另外針對採購、發財巴和市場推廣和廣告等,會按照生意量作出調整。

澳娛綜合代表卓河祓稱,公司目前虧損約27億元,而有9成員工都是本地人,針對過剩員工,除了提供親子假期、管理層放無薪假之外,也調整項目的員工分配,如上葡京在開業後,調動了1,500名員工去新項目,目前還有五、六百名員工會逐步調配。

‧ 博企繼續投資做好準備

至於在疫情收入大減的情況下,部分博企仍然大興土木,繼續投資新項目。新濠代表盧敬恆表示,對中場的前景有信心,除了日前舉行平頂儀式、耗資13億美元的新濠影滙二期外,新濠還走進大灣區,利用自身的經驗和技術,與雅居樂合作,在深圳和中山一帶發展設有酒店、公寓式住宅甚至主題公園等,以支持國家發展。

銀娛代表林志成稱,銀娛的第三和第四期正分別建設及規劃當中,反映集團對澳門中長期發展有信心,正如政府日前公佈的旅遊發展總規劃所預料,在2025年旅客量能回到2019年水平,因此非博彩和旅遊元素要做得更好。面對大灣區和橫琴深合區的發展,灣區城市會推出很多大型旅遊項目,他認為業界要增值自己,提升競增力。

金沙代表沈頌年表示,集團花費150多億元將金沙城中心改造成倫敦人項目,而集團在營運17年以來的總投資額高達1,200億元。他認為,要思考博彩業獨力支撐澳門經濟的時代是否已發生變化。主持人澳門大學博彩研究所所長馮家超表示認同,指在疫下博彩業受到嚴重打擊的同時,零售和酒店業已搶先回復至疫情前水平。沈頌年進一步指,在疫情後客源發生了改變,新的客源更年輕、更具消費力,而且網紅打卡文化盛行,綜合度假村模式更受歡迎,集團認為要把握機遇,主動了解客源心態,推出更多一站式特色旅遊體驗的新產品。

另外馮小峰補充指,美高梅是六博企之中「地盤」最小,因此在有限資源條件下,要更精準做合適的投資決定。他認為澳門的收益,是中國GDP的一個對照,他相信疫情總有一天會結束,因此保持自身的財政狀況健康下,尋求政府更多的指引,集團亦在橫琴尋找機會,為未來做好準備。

‧ 「以大帶小」助澳門中小企發展

至於響應政府「以大帶小」的社會責任政策上,林志成指出,集團在經營合作上,有9成都是本地中小企品牌,又談及百老匯項目的經驗、與中國銀行合作發行1億元中小企社會責任債劵,在疫情下與中小企都有保持線上和線下對接。

盧敬恆表示,為達到共營共贏,集團了解中小企的需求,在他們的生意和流動資金相對緊絀的情況下,推出了14天付款計劃,盡早向他們「找數」,放寬他們的資金流;又和國際青商等組織合作,開拓更多資源。新濠於員工休息區和餐飲區等,安排空間讓中小企做營銷活動,由今年1月至今已做了650萬元生意額。

永利的倪孟正表示,集團發現中小企與大企業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他們想掌握和大企做生意的能力。去年永利舉辦了「樂活周末」,讓文創界展示文創成果,既提供群體內彼此互動,亦有機會與大企業交流。永利又走訪百家中小企,當中有7成都希望探討線上和電子商務的可行性。他認為,「以大帶小」是一種投資,與本地企業的連動也是一種投資。

‧ 行業復甦之路

為鋪排好經濟復甦道路,解決疫情下的安全隱患最為重要。馮家超表示,六大博企的員工接種疫苗率都十分高,尤以新濠的95%最高,其次是美高梅的94%、銀娛、金沙中國和永利都是92%,澳博亦有90%。其中卓河祓指,新加坡目前接種率為85%,其中病重率只有0.2%,情況如同流感,是相對安全的;而澳門目前高齡的接種率仍然偏低,這令明年恢復國際旅遊變得較難,預料最快都要在2022年之後才會實現。

馮小峰亦表示,如果明年3月港澳能夠恢復通關,吸引大量港客訪澳,這能夠讓內地人知道港澳已變得安全,帶動旅客量上升,「這就是最有效的廣告」。他又建議可在央視的核心時段投放廣告,或邀請內地政治人物或知名人物,為澳門代言。另外,他說美高梅在三亞的酒店業績,已達到歷史上的高峰。

新濠作為員工接種率最高的博企,盧敬恆分享稱,秘訣在於舉辦疫苗講座讓員工了解更多,又增加接種地點,並有獎金和恩恤假等措施;做到金錢、思想和方便度的配合。

倪孟正認為,加快復甦的條件,需要在防疫政策上的同步。而復甦的策略上,科技顯得更為重要,另外永利積極將旅遊、藝術、文化和體育元素相結合,讓以往對澳門不了解的旅客產生了解,讓對澳門有了解的旅客有新的體會。另外,他提到粵澳深度合作的協同效應,以往內地為澳門提供了大量的客源,現在澳門應向內地提供豐富的國際經驗,將澳門過往的成功模式引入橫琴作為試點,帶動深合區的交流和發展。

4間遊戲設備商的代表也參與「澳門娛樂與旅遊業復甦」的專題討論。(MGS網上直播截圖)

‧ 疫情帶來的新常態

此外,多間遊戲設備商也有參與「澳門娛樂與旅遊業復甦」的討論,包括SG遊戲亞洲股份有限公司亞洲區副總裁及執行董事Ken Jolly、盛世貴族亞太總經理Lloyd Robson、IGT亞洲銷售總監Michael Cheers及樂透遊戲有限公司首席營運官趙軼。

對於澳門的經濟何時復甦,Ken Jolly與趙軼均預期2025年可恢復疫情水平,Lloyd Robson則提及三個關鍵的時間點,包括明年2月的北京冬奧、明年下半年的中共「二十大」及2023年。他們普遍認同未來博彩業將會走向新常態。Michael Cheers指,博彩設備的電子化和數字化成為趨勢,尤其是角子機方面,以滿足顧客新需求。另外提到,數字化人民幣及電子化交易會帶來可追蹤性,也更方便客戶消費,不過Lloyd Robson認為,無現金交易未必會改變整個行業,但可帶來多一種選擇。